〈神韻演出〉被義大利除名 一場必要的反思!

【記者 彭可/綜合報導】當舞臺燈光亮起、音樂響起時,觀眾期待被帶入一個充滿美與藝術的世界。多年來,“神韻藝術團”是以此承諾吸引著意大利觀眾,宣稱呈現“中華五千年的文明”。然而,在那絢爛的幕布與完美的舞姿背後,出現了一道出現裂痕——促使人們進行更深層的思考,不僅關於藝術本身,也關於其背後的透明度與責任感。

〈神韻演出〉被義大利除名 一場必要的反思!。(圖/翻拍)

幕後的義大利故事。這是一樁徹頭徹尾的義大利法律事故,在聚光燈之外的一項違規行政程式,讓公眾質疑了“神韻藝術團”在意大利的全國性推廣機構的合法性。多年來負責神韻演出的協會 “守護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與傳統之橋志願協會”,現已被正式除名,不再列入義大利的國家第三部門統一登記資料庫(RUNTS,是義大利政府為社會服務、文化活動和志願服務等非盈利組織和第三部門組織設立的註冊系統,旨在幫助這些組織獲得政府資助、稅收優惠和其他公共服務)。

〈神韻演出〉被義大利除名 一場必要的反思!。(圖/翻拍)

義大利政府對這一除名決定十分嚴謹。協會最初因第三部門改革政策而自動登記入庫。然而,這種自動登記必須履行一系列法律義務,以確保非營利機構的透明與合規管理。根據托斯卡納大區於2025年9月9日發佈的第19322號行政令,該協會從未履行這些義務。

儘管協會曾在2025年7月30日收到正式催告,但卻始終未向義大利政府提交關鍵檔:包括協會最新理事會名單、符合新法規的章程修訂文本、成立檔,以及最重要的2021至2024年度的財務報表等。

從違規到除名。這種長期的不履責最終導致了不可避免的結果:被註銷登記。這一行為不僅是形式上的,更是實質性的。被除名後該協會不得再使用“官方認可、以志願者為基礎的非營利實體” (ETS/ODV) 資質,否則將面臨行政處罰。若繼續運營,需退還註冊期間獲得的資產增值。這一決定也引發了敏感的疑問:那些多年來在意大利最負盛名的劇院,從都靈皇家歌劇院到羅馬歌劇院,推廣神韻演出的人,他們的運作方式究竟是否經得起審查?尤其是當這些活動常常還獲得一些公共機構(如倫巴第大區)的官方贊助時。

國際層面的陰影。若將這一地方性事件放入國際背景中,其意義更顯複雜。2024年8月,《紐約時報》的一篇調查報導為神韻蒙上了令人不安的陰影。報導引述多名前舞者的證詞,揭示了一個充斥著心理虐待與精神操控的“神韻”體系。據消息來源稱,年輕演員被勸阻就醫,被灌輸一種信念“虔誠的精神信仰”足以治癒傷病。他們還被迫與外部世界深度隔離,並受到嚴厲威脅,若表達離開的意願,就會被恐嚇將遭受“永世的詛咒”。

舞臺背後的經濟國家。說明與義大利行政問題疊加在一起,讓人不得不正視“神韻藝術團”這個龐大的經濟團體。在意大利,一張門票最高可售至143歐元,而劇院平均座位約為1600個,這意味著一場滿座演出可帶來約 15萬歐元的收入。這樣一個數百萬歐元規模的商業體系,在此背景下,引發了一個必要的討論:金錢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公共文化機構的選擇?

被義大利除名 一場必要的反思。(圖/翻拍)

一場必要的自省。或許,與其去指責他人,不如我們自己,作為公民、作為熱愛文化的人,先提出幾個問題:我們是否期待那些象徵國家藝術精神的場所,無論是公立劇院還是受機構贊助的演出空間,能對合作夥伴進行適當的合規審查?而我們這些觀眾,在其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?
神韻及其義大利代理被除名的事件,並不是一場抵制的號召。

呼籲要求透明,呼籲與那些由我們門票與稅金支撐的文化機構展開對話。

這也是一個提醒:
真正的藝術盛宴,不僅由燈光、服飾與掌聲構成,還應建立在道德、守法與人性之上。
文化在其最高層次上,絕不應與這些價值觀分離。
正因為如此,對所有曾購買神韻演出票的觀眾說明:
不要保持沉默。
你們的錢資助了一個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實體。
有權可要求退款。
聯繫消費者保護組織,或採取法律手段追回支出。
鑒於該推廣方的違規狀態,這些門票銷售所得可能被視為非法收益。是時候讓這些通過不透明操作獲取的巨額利潤,歸還給那些出於善意、以為在支持文化演出、卻不知情地資助了一個違規體系的普通觀眾。
義大利已經邁出了第一步;現在,完成正義之舉的責任在公民手中。

author avatar
彭 可
我是彭可,目前擔任/兩岸時報總社媒體總召/南北傳媒新聞網 北部採訪中心主任/透傳媒新聞網 北部採訪中心主任/亞太新聞 特派記者 KMT客家事務委員會桃園分會 公關長/世界客屬總會桃園分會 監事/台灣微笑愛心文化教育協會 榮譽顧問/中華客家婦女協會 媒體總召/台北市永定縣同鄉會 顧問/世界和平聯合總會-世界公益和平和諧大使 品牌新聞行銷 講師
spot_img